一、什么是专利侵权司法鉴定?
专利侵权司法鉴定是指由法院委托的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专家,对涉及专利权纠纷的技术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为法院作出正确的判决提供技术依据的活动。目的是为了确定被诉产品或方法是否落入专利保护范围,是否构成对专利权人的侵权行为。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法院受理专利侵权诉讼后,根据案件情况和当事人的申请,决定是否委托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专利侵权司法鉴定。
2. 法院选择合适的司法鉴定机构,并向其发出司法鉴定委托书,明确鉴定事项、鉴定期限、鉴定费用等内容。
3. 司法鉴定机构接受委托后,组织相关专家进行鉴定工作,收集和分析证据,比较被诉产品或方法与专利权要求的技术特征,形成初步的鉴定意见。
4. 司法鉴定机构将初步的鉴定意见以书面形式通知当事人,并征求其意见。当事人可以对初步的鉴定意见提出异议或补充证据,也可以放弃提出意见。
5. 司法鉴定机构根据当事人的意见和补充证据,进行复核和修改,最终形成正式的鉴定结论,并以书面报告的形式提交给法院和当事人。
6. 法院在审理案件时,可以根据需要,要求司法鉴定机构或其指派的专家出庭作证,解释和说明鉴定结论。当事人也可以对鉴定结论提出质疑或反驳,或者申请重新进行司法鉴定。
二、专利侵权司法鉴定应用场景
专利侵权司法鉴定是指在专利侵权纠纷案件中,由法院委托或当事人申请,由具有专业知识和经验的司法鉴定人对专利权的有效性、侵权事实、侵权责任、损失赔偿等问题进行技术分析和评价,并出具鉴定意见书的活动。专利侵权司法鉴定的应用场景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专利权有效性的鉴定。当被诉侵权人对原告主张的专利权提出无效请求或抗辩时,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自行决定,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专利权的有效性进行鉴定,以确定是否存在无效理由,以及无效理由是否足以导致专利权全部或部分无效。
(2)专利侵权事实的鉴定。当原告和被告对被诉产品或方法是否落入专利保护范围存在争议时,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自行决定,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被诉产品或方法与专利权要求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是否构成侵权。
(3)专利侵权责任的鉴定。当原告和被告对被诉侵权人是否具有过错、是否存在合理使用、正当防卫等免责事由存在争议时,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自行决定,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被诉侵权人的行为动机、目的、方式、后果等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应承担侵权责任。
(4)专利侵权损失赔偿的鉴定。当原告和被告对原告因被诉侵权行为所受到的损失或被诉侵权人因被诉侵权行为所获得的利益存在争议时,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或自行决定,委托司法鉴定机构对原告的损失或专利侵权司法鉴定的困难和挑战被诉侵权人的利益进行核算,以确定赔偿数额。
三、专利侵权司法鉴定相关法律法规和遵循原则
专利侵权司法鉴定是指由法院委托专业机构或者专家对涉及专利侵权案件的技术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的活动。专利侵权司法鉴定的法律依据主要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专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等。根据这些法律法规,专利侵权司法鉴定应遵循以下原则:
(1)专业性原则。应由具有相关技术领域知识和经验的机构或者专家进行,以保证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独立性原则。应独立于当事人、代理人、证人等任何利益相关方,不受其影响或干预,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公正性和公信力。
(3)公正性原则。应公平对待各方当事人,不偏袒或歧视任何一方,以保证鉴定结果的合理性和合法性。
(4)透明性原则。应公开进行,接受各方当事人的监督和质疑,以保证鉴定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可复核性。
四、专利侵权司法鉴定的困难和挑战
专利侵权司法鉴定的困难和挑战是指在专利侵权案件中,由司法鉴定机构和专家对专利技术进行分析和评价时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鉴定标准的不统一。由于专利技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法律规定的不明确或不完善,导致司法鉴定机构和专家在进行专利侵权司法鉴定时,缺乏统一的鉴定标准和方法,可能导致鉴定结果的不一致或不公正。
(2)鉴定程序的不规范。由于司法鉴定机构和专家的资质和能力的不均衡,以及监督和管理的不到位,导致司法鉴定机构和专家在进行专利侵权司法鉴定时,可能存在违反程序规则或伦理原则的行为,如超越委托范围、泄露商业秘密、收受贿赂等,影响鉴定结果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3)鉴定结果的不可靠。由于专利技术的高度专业性和难度,以及证据的缺乏或不充分,导致司法鉴定机构和专家在进行专利侵权司法鉴定时,可能存在误判或漏判的风险,如忽视技术细节、忽视先前技术、忽视技术发展趋势等,影响鉴定结果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五、专利侵权司法鉴定流程
1)委托
司法鉴定的当事人或者其委托的律师向司法鉴定机构提出鉴定请求,填写《司法鉴定申请书》,说明要求鉴定的单位、事项、目的、申请人信息等,并签名盖章。
2)审查
司法鉴定机构对申请书进行审查,确认是否需要进行司法鉴定,是否在司法鉴定范围内,是否具备鉴定资格等。
3)受理
司法鉴定机构在申请书审查通过后,向申请人发出《司法鉴定通知书》,通知申请人签订协议、提供材料、支付费用等。
4)签订协议
申请人与司法鉴定机构签订《司法鉴定合同书》,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及鉴定的内容、方法、标准、期限等。
5)提供鉴定材料
申请人向司法鉴定机构提供与鉴定事项相关的材料,包括身份证明、授权委托书、诉讼材料、证据材料等。
6)付费
申请人根据司法鉴定机构的收费标准和收费通知,按时支付司法鉴定费用。
7)检验与鉴定
司法鉴定机构根据合同书和通知书的要求,按照科学的方法和规范的程序,对提供的材料进行检验和分析,得出初步的鉴定意见。
8)审核及签发
司法鉴定机构对初步的鉴定意见进行审核,确保其客观、公正、准确。审核通过后,由有资格的司法鉴定人员签发《司法鉴定结论书》,并加盖公章。
9)出具鉴定文书
司法鉴定机构将《司法鉴定结论书》制作给申请人,并附上相关的检验报告和证据材料。
10)送达文书
申请人收到《司法鉴定结论书》后,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向有关部门或者个人送达,并留存送达回证。